跨文化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

现代社会,我们总少不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沟通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尤其是跨文化的沟通更需要技巧和方法。看完本文作者在老挝的旅游经历,您或许有所启发。

  万荣旅游遇尴尬

我和家人曾去老挝做过一次深度自助游,目的地包括首都万象、佛教圣地琅勃拉邦和万荣。虽然旅行的全程都很愉快,可在万荣,却也因为文化习俗的不同,在沟通上闹了个小小的尴尬。

万荣号称“户外运动的天堂”,因为这里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被开发出了很多惊险刺激的旅游项目,比如探洞、漂流、划艇、攀岩、山地自行车越野、热气球飞行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爱好者。

我们在所住的酒店前台购买了探洞和漂流的票,第二天一早,旅游公司的小巴把我们送到了景区。接待我们的导游很耐心,我们玩得很痛快。

全天旅程结束后,我们全家都意犹未尽,打算第二天再玩一遍。于是我把想法告诉导游,并希望他第二天上午9点钟能到我们住的酒店门口来接我们。

说实话,提出这个要求我自己是有私心的:因为在路上,通过和导游交流,我知道他的收入完全来自我们购买的旅游票——旅游公司将票款按一定比例作为报酬支付给他。如果我和他直接联系,在票款上应该能有一个不错的“折扣”。

在反复确认我所住的酒店名称后,小伙子一口答应下来。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早上我在酒店门口一直等到快10点,也不见导游的身影!

在向酒店前台询问后我才搞明白,原来参加这些旅游项目都是要先购票的!按当地的习惯,导游只是负责接待游客,而游客一定是通过旅游公司确定的,导游不会直接和游客接洽具体费用问题!

估计那个小伙子也挺奇怪:这个中国人一边信誓旦旦地要再多玩一天,一边却最终也没有再次购票,他究竟是怎么想的?!

  文化差异是导致沟通障碍的一个原因

回顾这件事,问题还是出在了沟通上。

在国外旅行,一般人们认为最大的沟通障碍就是语言,不能用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母语表达思想,真的是件令人头疼的事!我们这次出游确实也有这种体会,特别是在点菜的时候,比如原本想要一份加菜的炒米饭,端上来的却是一盆泡着米饭的菜汤!

但是语言在沟通中其实只占了很小的一个比例,即使不存在语言的障碍,相同的思想也可能因彼此理解上的不同而出现偏差,比如上面说的我和导游之间的误会。

导致沟通障碍的原因很多,其中文化差异是一个重要因素。

文化,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并被人们广泛接受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人群,往往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随着社会与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跨地域、跨国家,甚至跨大洲的交往日趋频繁。当前,中国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其中不乏成功的经典案例。但是,在走出去的企业中,也有一些遭遇了挫折。各种原因中,因为忽略或不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导致的冲突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文化背景差异造成的沟通障碍表现得最为明显,但是也最难被消除。一方面源于人们对自己文化的长期习惯,从思维到举动,都已经成为了潜意识中的条件反射,突然要调整,显然会倍感不适。另一方面,人们出于对自己文化的天然接受,有时会自觉或不自觉产生文化优越感,“一览众山小”,进而从主观上对其他文化、风俗给予抵制、排斥。

  尊重文化差异,促进有效沟通

事实证明,如果不能打破文化差异的壁垒,积极有效的沟通就无从谈起。

在沟通中,我们对待不同文化最根本的原则应该是宽容、理解和尊重,只有积极主动的接受,才能真正打开交流之门。被动的不了解,或主动的拒绝、排斥,都会给正常的沟通造成或大或小的麻烦。

只有接纳世界,才能被世界接纳,小到个人的旅游,大到走向世界的企业,这都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文章来源:项目管理评论

项目管理评论微信号: pmreview

项目管理评论网址:http://www.pmreview.com.cn/

标签